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沈红教授应邀与文化艺术教研室举行结对交流会。公共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娴静,文化艺术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交流会。

沈红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她指出,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关键环节,所有课程都肩负着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多元使命。对于文化艺术类课程而言,其本身蕴含的丰富审美体验、人文精神和价值导向,与思政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优质载体。
沈红教授建议文化艺术教研室的老师们,应深入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时代精神与国家战略需求,找准思政元素与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有机融合点。例如,在美术类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经典作品所体现的民族气派与时代风貌;在音乐类课程中,可以解析优秀乐曲背后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在戏剧影视类课程中,可以探讨角色命运与历史潮流、价值选择的关联。
在交流互动环节,文化艺术教研室的老师们踊跃发言,结合自身所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剧欣赏》《陶笛》《艺术鉴赏》等具体课程,分享了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初步尝试与困惑。沈红教授逐一进行了细致点评和指导,并就如何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核心要素,自然巧妙地嵌入课程教学大纲、课堂讲授、实践环节及考核评价中,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此次结对交流活动气氛热烈,内容充实。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沈教授的指导高屋建瓴又贴近实际,解开了许多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疑团,为今后更高质量地开展文化艺术类课程教学与思政案例撰写工作开拓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更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教研室之间的联动,有助于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共同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